查看原文
其他

致6年前高考的自己

Jamie陈泳斯 Jamie陈泳斯 2021-05-01

Hi 泳斯,


高考的前夕,你一定没想到自己是在病床上度过的,你不知道为什么会突发高烧,当别人都在紧张地复习时,你却什么也做不了。吊瓶里的透明液体慢慢地流入静脉,又一滴滴地从你眼角留出。


你很担心明天的表现,担心一切的努力是否能得到回应。


无论如何,你还是“头脑发热”地撑下了两天的高考,只是不清楚它会将你引向何方。


6月9日,你在学校写下了最后一篇周记,留给了语文老师。先生接受了你两年的“羞辱”,也骂了你两年的“混蛋”,离别之际,你还是忍不住感激,原来他包容了你的狂妄,那么那么久。






写完这封信,你拖着行李箱,走在了熟悉不过的校道上,一到夏天,这里就会掉一地的芒果。


你踏出了生活三年的母校,佛山一中。过去的你啊,死活不肯考一中,因为校服太丑了。


现在倒觉得,能穿着一中的校服出去,是多么地让人骄傲。



IG@r_lu3


高考后第十天,你迎来了18岁生日。你期待着新的开始,也为许多问题而困扰。


也许我给不了你所有的答案,但也希望自己六年来的体会,能给你一点参考。



第一点,关于迷茫和焦虑。


出于本性,学霸喜欢穷尽一个最优解,认准了目标,只管全力以赴。然而,生活却远比方程式复杂,且往往没有标准答案。


你将要面临很多决定,念什么专业?读不读研?出不出国? 选择怎样的职业?


当你没有公式可套,不知道要走哪条路时,你会迷茫。


当你不确定选的那条路是不是“最优解”时,你会焦虑。


先说迷茫,放轻松吧,那是成长的常态,解决了一个迷茫,还会有新的迷茫,没有一劳永逸的解法。最可靠的办法,还是不断地尝试。年轻的你,被赋予了更多的试错空间,唯有亲身体会,才知道喜不喜欢,适不适合,干想是没有用的。


再看焦虑,我理解你为什么非得求个最优解,因为你觉得优秀的人就该跑得更快、跑在最前。没错,如果大家拿到的还是同一张考卷,排名或许能反映些什么。


但再观察,你就不难发现,无论如何都有人跑在了你前面, 也总有人在你后面。原本在同一赛道的同学,也慢慢选择了不同的方向、不同的生活,大家都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去跑。


谁也不用跟谁比。


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有所成长就好。


同理,当有热心人士想为你指点人生的“最优解”时,你就可以保持一分冷静。想要怎样的活法,你该比谁都清楚。



第二点, 关于热爱。


11岁到24岁,我喜欢菲尔普斯,足足13年了。


对高三的你来说,他更是强大的精神支撑。 你把他贴在了书桌、衣柜、床边......任何能随时见到的地方。对于这位天才,你没有羡慕他很厉害,倒是羡慕他幸运地“找到了一生所爱,并毫无保留地为此付出”。


这是你特别想拥有这种状态——因为喜欢,所以投入,最后把事情做得很好。


很长一段时间,我也是这么想的。但后来,我发现这句话只说了一半。


先说个故事吧。


毕业那年,我去到印度实习。刚开始的工作就是发邮件,我并不喜欢它的重复和无趣。老板对我也完全放养,只能靠自己去研究 Email Digital Marketing 是什么?有什么衡量指标、监测工具?如何刺激打开率?然后,现学现用。


一次 campaign 后,我写了份详细的分析报告给老板,总结自己都用了什么策略去发、成果如何、下次怎么提升。结果,老板竟激动地表扬了我,说这“远超预期”,让我去做更重要的campaign。 


还是邮件营销,但看着自己做得不差,我似乎比以前更感兴趣了。每天研究,饶有趣味,玩得越来越溜,成了公司里的“小专家”。


我从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循环。


努力让我有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;做好了会有正反馈,正反馈会激励我投入更多;当我越投入,就会越擅长,越喜欢,做得更好。


喜欢,未必是做好的起点,它可能是结果。


因此,先不要轻易断定自己喜不喜欢,努力做好了再说。


所谓的热爱,很多时候不是天掉的幸运,而是长期培养出来的。



第三点,关于习惯。


你可知道,我多喜欢你现在的样子。


就算在学业最紧张、考试最多的高三,也会见缝插针地读书、写作,看到喜欢的句子,会忍不住记录下来,一遍遍地朗读。


这时候的你,对世界有那么多的好奇,对美有那么敏感的捕捉。


按理来说,上了大学,你会有更多时间延续自己的爱好。只不过,习惯的打破总是比想象中容易。


我在大学的一个遗憾啊,就是没有读更多的课外书,这四年读的,也许还没你高三一年多。现在工作忙起来,读书和写作也少了很多,只能时常督促。


不过我敢说,阅读和写作,一定是使你受益终生的习惯。


因为你人生大部分的困惑,历代牛人都深刻思考过,阅读能给你有益的参考;而你生活的得失,也能通过写作来反思、沉淀。你越是坚持,未来的收益越是明显。


当然,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“读书”,我鼓励你多在游历中读人”、“读世界”,去念一所没有边界的大学,在深邃的星空下、辽阔的山野里上课。



写到这里,我想嘱咐你的话啊,还有很多。不过说多了也没用,唯有经历过,体会才深刻。所以,慢慢来吧。


最后的最后,愿你:


勇敢地奔跑、大胆地试错;

承认自己的无知,上下求索;

觅得一生所爱,活得清澈明朗。



来自6年后的你

2018年6月13日



<END>



你想跟当年的自己说些什么呢?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